20年来,东北小城鹤岗似乎一直寂寂无名,却在最近两年被全国瞩目,原因都是“白菜房价”5万元一套、1.5万一套……“买房如买菜”也让鹤岗成为网红城市,汇聚了“中国最穷买房团”。
然而“鹤岗化”可能是一部分小城市的共同命运。2022年年初,有媒体评选了房价最低的10个城市,其中就有鹤岗、七台河、阜新……而这当中大多数城市都是因矿而生,因矿而兴、也因矿而困。
2011年,鹤岗等被国家确定为第三批25座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这些城市原本是让人羡慕的矿产王国,有力地支撑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然而多年对矿产的过度开发使用,也导致当地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资源面临枯竭。
近年,中国基于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宣布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愿景。以往的粗放型增长方式造成了能耗过快和生态环境严重破坏,迫切需要转型发展。而对于衰退型城市,要加快其转型发展,核心是大力发展接续替代产业。
如今这些城市也纷纷寻求转型升级,思考如何摆脱对单一资源的依赖。面对“转型”这道资源型城市的终极课题,几座城市给出了不同的解题思路。
红星深度推出开年观察“小城大事”之鹤岗化:资源型城市的困与救。
红星新闻记者丨卢燕飞 发自安徽淮南
责编丨唐欢 编辑丨王禾
对于煤炭城市而言,采煤热潮很容易带动整座城市急速发展,而资源面临枯竭时,这座城市又会迅速衰退。除此之外,采煤沉陷区的治理也是摆在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许多城市在花费巨资治理沉陷区后,效果并不理想。由于沉陷区凹凸不平的地势,且在不停沉降中,所以种庄稼和发展工业都是可望不可及的。
安徽淮南,一座因煤而兴的城市,多年以前,这里40多万亩的采煤沉陷区让城市苦恼不已,如今,随着光伏产业的不断发展,该市从水上光伏方面逐渐化解了矛盾,探索出一条“渔光互补”的道路。
2022年11月下旬,红星新闻记者来到淮南市水上光伏项目处探访。这里的采煤沉陷区由于常年积水而形成一片片湖泊,水面上漂浮着深蓝色光伏面板,在太阳照射下进行动能转换。水下的鱼儿不时跃出水面。
多位业内人士非常看好这种“渔光互补”模式。在淮南市潘集区6000亩水面上,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水面漂浮光伏电站,项目总装机容量150兆瓦。目前淮南市采煤沉陷区总面积42.54万亩,其中可利用开发水面光伏的沉陷区水面约9.73万亩,已利用1.76万亩,待开发利用7.97万亩。也就是说还有82%左右的水域面积尚待开发。
↑位于淮南市凤台县新集镇的100兆瓦光伏电站
煤城诞生:
上海1/6的电力来自淮南
淮南的资源还未枯竭。
从淮南高铁出站后,能闻到空气中刺鼻的味道,很明显这是一座能源化工城市。
历史资料显示,淮南主要靠煤炭发展起来,先有矿后有城。1949年淮南矿区设立;1950年,中央燃料工业部淮南矿务局成立;1952年才建立省辖淮南市。经过1953年至1965年第一次大规模开发,淮南煤矿成为当时全国五大煤矿之一。
如今70多年过去了,这里仍然是国家煤炭开采重镇。在淮南市凤台县、潘集区乡道上,不时看到运煤车辆缓慢行驶,铁路在矿区沿线纵横交错,火电厂硕大的冷却塔竖立在郊野,一股股白烟升腾向空中。
根据测算,长三角每用4吨煤,就有一吨来自淮南,上海每用6度电,就有一度来自淮南。在丰富的煤电资源优势下,“皖电东送”70%的电量从这里发出,使淮南成为当之无愧的“领军主力”。
同时受长三角辐射影响,这里的人们经常到南京、杭州、上海、合肥打工,成为长三角人力资源的宝库。而上海一些科技含量不高或者劳动力密集的中小企业,也会直接把厂址迁过来。
“华东的煤,一半在安徽;安徽的煤,七成在淮南。”由于这里拥有大量的煤炭资源,让这座矿山上的城市初期发展非常迅速。煤炭储量方面,根据《淮南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数据,淮南市累计查明煤炭资源储量138.07亿吨,按照2020年淮南原煤产量5730万吨的产量计算,淮南的煤炭还能挖240年。这些还不算未来可能新增的探明储量。
↑凤台县新集镇煤矿倾倒的煤矸石
资源利用:
探索“沉陷区治理+渔光互补”模式
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在享受初期发展红利的时候,随之而来的是采煤塌陷区和环境污染的治理问题。
而且由于产业过于单一,在煤炭需求量和开采量减少的时候,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就显而易见。比如近些年煤炭产业衰落,就使得淮南的经济发展驶向了慢车道。
同时期,淮南市的人口也在不断外流。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1月30日,淮南市总人口389.8万人,较2020年减少7296人。全市总迁入人口44353人,总迁出68653人,机械增长率为-6.2‰
另外,采煤沉陷区治理一直困扰着煤炭资源城市的纵深发展。它们犹如一道道伤疤镶嵌在风景秀丽的土地上。人们的房屋也开始出现裂痕甚至倒塌现象,拆迁事不宜迟。
近年来,淮南市累计投入资金105亿元,建成拆迁安置点55个,搬迁群众6.2万户、17.4万人。其中凤台县凤凰湖安置区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已搬迁入住群众近5万人。红星新闻记者在该小区看到,目前周边配套服务还没提升上去,生活气息并不算浓厚,路上行人比较稀少。
与北方煤炭资源城市不同,淮南市采煤区域地表沉三五米后,形成了星罗棋布的湖泊。
这与淮南的气候和地理位置有关。淮南年平均气温15.3℃,年平均降雨量937.2毫米,处于南北方的过渡带。再加上地下水位较浅,采煤沉陷后,地表水位可能高于沉陷深度,就使得地下水渗了出来。下雨后,华东平原的降水进一步向低洼处聚集,从而扩大了水域面积。
显然,将这些水抽干种植庄稼是不现实的,因为只要下雨就会再次形成湖泊。因此,十多年前当地人在水域里面做水产养殖,比如养些鲤鱼、鲢鱼、小龙虾之类。
随着近些年光伏产业的不断成熟,淮南市在五年前开始探索一种“沉陷区治理+渔光互补”模式,目前已初见成效。
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在水域上面布局光伏组件,在水下养殖鱼虾等水产品,将“包袱”变财富,把“废物”变资源,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平衡。
而且淮南市常年光照充足,年日照1800小时左右,年日照充足天数(日照率≥60%)140天左右。这有利于将更多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目前,淮南市采煤沉陷区形成的水域有1.8万亩用于光伏电站建设,装机规模约55万千瓦。在采煤沉陷比较严重的凤台县、潘集区等地,水上光伏项目也相对集中。其中潘集区三峡新能源水面漂浮光伏电站、凤台县顾桥水面漂浮光伏电站,单体装机容量均为15万千瓦,是当时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水面漂浮光伏项目。
另外有些沉陷区也因地制宜进行了生态修复。比如曾经满目疮痍的大通、九龙岗矿区,采煤过后地面坍塌严重,耕地被损毁,2015年,世行贷款淮南市九大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启动,总投资10.27亿元,完成了水草和湖水的修复。其间种植树木及水生植物8.8万余株,打造完成400余亩的湿地公园。
此外还有潘集区东辰生态园,也是沉陷区治理的样本。该区域占地3000余亩,里面种植了荷花、果树等,成为市民周末玩耍的好去处。
↑位于淮南市凤台县新集镇的水上光伏项目
初见成效:
发展水上光伏让淮南成为投资热土
记者在淮南采访期间了解到,不断有外地商户来这里考察光伏发电项目。
11月25日,红星新闻记者来到淮南市凤台县新集镇,站在乡道公路上,旁边煤矿塌陷区形成的湖泊波光闪闪,水面上密密麻麻排列着太阳能电池板。不远处还能看到火力发电厂和正在作业的煤矿。
此时正值冬季,湖边杂草和树木已经枯黄,路边警示牌写着“水深危险,禁止游泳”字样。据当地人介绍,光伏下面水域养殖的鱼类主要是白鲢,过年的时候就会打捞上岸。
负责光伏电站运维的蔡先生向红星新闻表示,近年来到淮南投资光伏项目的有很多,他所在的光伏电站是2016年建设的,要先把预制桩用机器打进水里,然后才能在上面铺设太阳能光伏面板。其优势是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后期维护方便,但前期投资比较大。
还有一种是漂浮式支架连接的光伏面板,不用打桩,直接在水面的漂浮支架上铺设。
蔡先生所在的电站每年能够发电2200万度,装机容量是20兆瓦,这些电力并网到国家电网的价格是0.3844元/度,此外,利用光伏发电每度还能获得政府补贴0.5元,可一直补贴20年。不过随着光伏产业的不断扩大,现在国家补贴在逐步减少,对于光伏能源企业,随着近几年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建设成本也大大降低了。
对于为何选择来淮南发展光伏电站,蔡先生直言不讳地说,“淮南本来就是能源城市,这边塌陷区比较多,发展水上光伏刚好合适,不仅有效利用了闲置资源,还能给当地农民带来不错的收益。”由于淮南地处我国南北气候过渡带,这里常年光照充足,降水适中,区域河流纵横,而且不会干涸。如今,塌陷区的雨水已经与当地江河湖泊连成一片,再加上挖煤时地下涌出的水,淮南从地图上看呈现出一片片绿色的沼泽。这些都是发展光伏产业的“土壤”。
做地面光伏开发的王先生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大光伏产业基地,之前曾来淮南考察过,谈到淮南发展水上光伏的前景,他建议在做光伏前要了解清楚当地池塘的水深,如果太深的话打桩花费太高,还有土地销售、供电政策等。经过综合评估,王先生认为淮南的光照、土地、电价等硬件条件具备,其可投资水平高出全国平均值,但选择池塘的时候尽量要选面积大的、水深较浅的,这样无论是前期投资还是后期维护,成本都要低些。
在红星新闻记者走访过程中,看到有些乡镇还有大片的水塘没有被利用,这里曾经是种植粮食作物的农田。凤台县顾桥镇水产养殖户王先生说,光伏遮光板对鱼类生长还是有影响,当地的池塘很多被湖北商家承包了,每亩地租金大概在1000元左右。不过由于这两年行情不好,鲢鱼、小龙虾的价格都比较低,这也导致周边很多鱼塘找不到租户,至今还在荒废着。
↑潘集区某生态园养鱼场,前方是水上光伏项目
产业扶贫:
光伏扶贫电站可为贫困户增收
在光伏发展的政策方面,2020年中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与2060年“碳中和”目标,为光伏产业带来了巨大机遇。
业内人士黄女士认为,在碳达峰碳中和计划下,之前燃烧的化石能源将不断减少,再加上目前光伏产业已经完成国产化,未来很长时间光伏都将是朝阳产业。
“十五年之前光伏处于两头在外,就是从原材料晶硅到下游的组件应用市场都在国外,中国主要扮演了代工的角色。在过去的15年间,中国把光伏产业的世界格局彻底改变了,制造光伏的机器也摆脱了进口,完全实现了国产化。”黄女士向红星新闻表示,现在光伏的技术和原材料都掌握在中国人手中,2021年我国为全球市场提供了超过70%的光伏组件。现在整个光伏产业的安装使用正在回归国内。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淮南市采煤沉陷区总面积42.54万亩,其中可利用开发水面光伏的沉陷区水面约9.73万亩,已利用1.76万亩,待开发利用7.97万亩。
截至2022年4月,淮南市已建成光伏电站162万千瓦;已建成单体装机容量15万千瓦、世界上建成单体容量最大的潘集区潘一矿和凤台县顾桥矿两个采煤沉陷区水面漂浮光伏电站项目;已建成安徽单体最大太阳能电站寿县东大圩30万千瓦电站。
另外在产业扶贫方面,光伏能源也作出了一定贡献。根据淮南市光伏扶贫政策,村级建1座6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年均可为每村增加集体收入6万元以上。贫困户建1个3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年均增收3000元左右。
从淮南乡村路过,看到两旁屋顶分布着一块块光伏面板,而光伏产业正是淮南摆脱煤炭,绿色转型的方向。
责任编辑:吴剑
原标题:资源型城市的困与救丨从采煤沉陷区到光伏发电站安徽淮南探索渔光互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