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在线 > 热点 > 正文

关店裁人关闭电子烟和币圈的创业者现已生无可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2020-01-09 11:42:40  阅读:1507+ 作者:责任编辑NO。许安怡0216
寒冬之中,他们有人拿到了新的融资,有人才刚刚开始新一段创业征程。在最冷的一年,他们借势招揽人才,丰厚腰包,锻炼核心能力,回归产品和服务,他们坚定某种模式和打法,相信稳健、健康的经营状态具备穿越周期的力量。

腾讯新闻《泡沫与重生》系列策划,对话数位被裁掉的互联网从业者、炒币/炒鞋/炒盲盒的玩家、以及那些仍在坚持的创业者,讲述他们的故事。本文系腾讯新闻、Tech星球联合出品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最冷的一年”、“创业寒冬”、“创业黄金时代终结的一年”,这是创投圈提及2019年时,说得最多的形容。

年初时,深圳一些电子厂商,将橱柜里的电子科技类产品,从手机、智能家居产品换成了电子烟。工厂许诺,从设计到生产销售,40天,即可造出一个新电子烟品牌。年末,电子烟线上销售禁令出台,裁员、关厂潮席卷电子烟企业,40天造新品牌的“神话”不再,行业面临洗牌。

在2019年“裁员潮”、“倒闭潮”中,电子烟只是一个风口的缩影。

区块链行业泡沫极速消退,市场等不来新玩家,流量瓶颈成为普遍问题;生鲜电商关停企业超过20家,行业烧钱速度快成争议点;在线教育奏响冰与火之歌,一边接连上市,一边暴雷不断;共享办公WeWork上市折戟,大火烧到国内,引起“二房东”争议。

当曾经的风口行业发展趋于平静、理性,回归商业本质。公司人员优化,资本口袋紧缩,创业者们如何逆势而起,成了共同命题。

Tech星球(微信ID:tech618)选取了2019年关注度最高,引发行业讨论最多的风口行业,采访了五位仍在行业中打拼的创业者。寒冬之中,他们有人拿到了新的融资,有人才刚刚开始新一段创业征程。在最冷的一年,他们借势招揽人才,丰厚腰包,锻炼核心能力,回归产品和服务,他们坚定某种模式和打法,相信稳健、健康的经营状态具备穿越周期的力量。

风口泡沫逐渐消散,仍在坚持的他们如何回看这一年,泡沫过去,他们又如何把握新的机遇?

“这个行业肯定不会死”

电子烟 喜雾CEO 陈敏

我总开玩笑说,我们创始团队是一个科学家,服务两个20年烟龄的烟民用户,一个资本家在推动和投资。算起来,我们初创团队平均年龄也已经39岁。

2018年底,在无数次饭局和考察之后,这个局真正开始串起来,项目开始筹备。直到2019年3月,公司才正式成立,到8月,我们的第一款电子烟产品才真正面世。

在电子烟行业,这是一个很缓慢的速度。早些时候我们去深圳找供应链,工厂直接跟我们说,“我这里又这么多现成的公模,你挑一个拿去卖就行了。”他们给的时间周期是40天。40天,造出一个全新的电子烟品牌,从生产制作到成品出厂销售。

但我们想做差异化。认真做起来,我才感觉自己低估了电子烟的行业门槛。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做电子烟结构、外观设计和烟油原料挑选。在电子烟体这么小的空间内,要塞进电池、电路板、雾化器、我们做了推拉设计,还有弹片等等这些零件,要把他们合理地放进去,也费了好一番功夫。

2019年,整体上行业泡沫已经散了很多,慢慢的开始进行自然淘汰阶段,至少有70%的电子烟企业退场,有些甚至是悄悄死掉的,没有一点市场声量。加上双十一前夕,10月30日,电子烟“线上禁售令”实施,对电子烟行业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场大地震。

“线上禁售令”来得很快,损失最大的是备战双十一的电子烟品牌,线上渠道的覆灭,导致他们积压了大批量库存。品牌只能往线下跑,降价甩卖清库存。

当大家都往线下挤,线下渠道竞争加剧时,成本就在变高。比如品牌想进便利店,在什么都还没卖的情况下,日渐增高的入场费、各种门店宣传物料制作就是一笔硬性投入。而线下效率远不及线上,还需要时间和大量投入,没有线下运营能力的这部分电子烟品牌和厂家会迅速倒下。无法被市场消化的这部分,可能就会迅速在一两个月时间内退出,春节就是这个节点。

现有环境下,摆在品牌和厂商面前的只有两条路,除了往线下跑之外,就是出海。只要找到合适的渠道、合作伙伴,产品、价格、质量各方面可靠,都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出海售卖。中国厂家的优势在于创新速度快,在供应链成本上也有天然优势。相对来讲,海外电子烟市场更成熟,但国外环境复杂,有诸如Juul这样市值已经380多亿美元的成熟电子烟品牌,还有几大全球烟草公司旗下的电子烟品牌,竞争也异常激烈。

我之前做过机器人行业,主要面对企业用户。更多的经历是在TCL,从事消费电子行业,2C的经验更多一些,所以一直想找机会回到2C市场。2C更刺激,用户的反馈会非常直接——产品不好,你就会被骂死。

但电子烟线上售卖渠道折戟后,用户反馈链条又将变得更长。现在,场景都迁移到线下,考验的就是电子烟品牌线下渠道的分销能力。

更长远一点看,电子烟行业还处于很早期的阶段 ,市场远远没到饱和的程度,也还不需要从别的品牌手上抢份额。说到底,电子烟是一个用户复购的生意,如果没有产生复购,这生意其实没有太大的意义。而用户复购的动力就在于质量和口感。

我觉得,当有一天,电池厂商开始针对电子烟专门做电池的优化设计,烟油原料更加健康,所有电子烟行业,各个链条的参与者都专门为电子烟来进行设计优化时,行业才能从产品纬度逐渐提升。

未来的售卖规则、方式都还未有明确的定音,我们只需要等待,看未来政策如何监管。从电子烟已经被列为“传统烟草的补充”这一点上看,这个行业肯定不会死。资本的信心掌握在政策手里,我们能做的,除了做好产品之外,还有让遵循监管,在“游戏规则”下发展,让行业更规范。

"要赚钱肯定不选教育,太苦、太沉了"

在线教育行业 伴鱼CEO 黄河

2015年,我从今日头条出来做伴鱼的时候,有人觉得少儿英语赛道已经十分拥挤。

我倒没觉得特别红海或者拥挤,看起来拥挤是因为大家做的事情,包括产品、服务都特别同质化,没有特别大的差别。我当时觉得,大家都挤在同质化的窄路上,旁边还有更宽的路,只不过没有人走。只要做好差异化和创新,总会有很多机会。

2019年,在线教育行业发生了些被看作寒冬的事件,有爆雷的,有裁员的,背后有一个外部环境变化的原因:资本收紧了。

大家都知道,教育是一个长周期的行业,在资金相对宽松的情况下,即便公司遇到一些问题,资本肯定都愿意多支持。现在,资本收紧,公司募资遇到问题,原本撑一撑能解决的,但资本不给这个机会了,企业就可能会通过裁员这种壮士断腕的方式去处理问题。

同时引发的是,一旦有暴雷状况,就会出台一些政策,比如不能大套单付费,行业整体只能推小单付费。打个比方说,原本一次收5万,现在只能收5千,这就严重影响了现金流,这种迭代也会引发各种问题。

回归本质上,教育行业大的方向肯定没什么变化:教育行业不能靠烧钱,要健康地发展,哪怕慢一点。

同比其他很多互联网行业,教育行业不需要探索打磨商业模式。它的商业模式很简单,就是卖课、提供服务;也并不复杂,给用户创造价值,帮到孩子,满足家长需求,创造收益,是很简单的事情。

但我们肯定也感受到寒冬了,相对来说,我们团队受资方认可多一点,模型健康,现金流也是正的,没再次出现需要资本来救命的状况,所以没受到太多负面的影响。很多时候越希望拿到投资,越要观望,我们本身模式健康,资方来给我们做增量,相对来说,这种合作空间和形式更好。

相反,我们其实受到了正面影响。在寒冬期,人才相对集中,密度高,这对伴鱼来说是一个好事情。2019年,我看到的一个变化和2020年有更大突破,就是团队人员在不断进化,一方面是原团队根据业务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成长起来,还有一些公司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后,我们有更多机会吸引这些流失的人才。

教育行业不是纯“零和”竞争,很多竞品公司其实对行业帮助很大。我很感谢全行业互联网教育从业者,我们在一起做一个很伟大的事情,把更优质的教育资源、教育产品覆盖到更多的人群,更多的下沉市场,引发观念上的根本改变。

现在,我们该回到创业的本质上去。靠烧钱堆规模,抢占市场这种不是特别健康的方式肯定会慢慢的少。

我觉得,2020年这个行业会迎来一个拐点。行业会更关注产品模型本身的健康程度,使用者真实的体验,效率这样一些问题,少儿英语领域激进投放的可能性会变得更小。同时,由于授课包从大变小,倒逼企业要提高产品内容、服务、质量,只有这些做好了,才能有后期续费。由于小课包电销效率比较低,套餐变小后,还可能会有新的转化形势。

我们都说教育需要情怀,本质上,教育是一个特别重的服务行业,它的服务周期很长,服务复杂度很高。没有情怀,或者创业者不是家长,做起来都会痛苦,或者动摇。这可能也是很多同行都是家长的原因,这个身份能帮到我们。

我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家长,我儿子就是我的“小白鼠”。作为产品经理,我能近距离地感受,在学习过程中什么可以帮助他,什么需要改进,都可以近距离了解到。家长的身份,会帮助我体会中国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投入热情和关注度。

回过头看,2019年是艰难的一年,可能对所有行业都是这样。我们这行业所有从业者很辛苦、很努力,甚至赔着钱,我们一起在给整个中国的家长、孩子普及互联网教育这件事情,欣喜的是,速度已经越来越快。

“暴富神话还会有,只是可能性变得很小”

区块链行业 Kcash创始人、CEO祝雪娇

我们这个行业里面,很多是2018年很火的项目方,2019年都在陆续走掉,要么是创始人离开这个行业,只是每个月花点钱维护品牌;要么团队已经解散,开始做别的事。我身边好几个朋友,也都慢慢的开始转移阵地。

区块链行业用户的热情就跟炒股用户一样,行业也分冷、热时期。我们也随行业周期而变化,行业好的时候企业比较好做,行业差的时候就会比较难。

2015年底,比特币跌入谷底,我是有点绝望的。2018年底,企业生存也很艰难。技术高度依赖资本,行情不好,就没办法拥有厚实的资金推进技术。因为无论你对技术有多么信仰,你的员工,开发这些系统的人员,他们有自己的家庭,他们需要生活。我得提供这个基础。

长期资金市场对区块链行业投资数量及数额都极少,区块链创业公司想要获取传统金融资本市场的投资,是很一件很难的事情。更多时候,我们都是需要自己具备造血能力,自给自足,是一个赚到钱、活下去、再发展公司的过程。

阿里巴巴早期会接外包技术活维生,我们也一样。在很极端的行情下,我们就会帮别人做一些区块链的技术辅导教育,或者跟政府合作去做一些区块链技术的输出,赚取一些本金回来。基本没办法指望去股权融资,这个事情太难了。

在行情最差的时候,我们团队内部会利用现有平台,自发做许多去中心化DApp尝试,在社群中测试很多并未商用的小玩意。要知道,这些是不计入员工KPI考核的,这只是他们的兴趣,他们在验证不同的方向。

看到这种状况我还蛮感慨的,这实际上的意思就是一件很区块链的、充满共识的事。有时候我也很迷茫,但我觉得说我们资金比别人稍好一点,要待得更久一些,坚持下去,有这么一个信念在。

在他们去尝试的时候我会发现,这个团队是有生命力的,感觉好像区块链精神在团队内部得到了一个体现和实践。像我们公司的架构就可能是偏向区块链社区化的设置,我会觉得这些是有意义的。

我们这个行业更早之前是靠自律,陆陆续续出台的规范,或者相应的政策给了行业一个标准和模范,很多过去被外界诟病,偏灰色的东西在逐渐减少。

这就是泡沫消退的过程,一是依赖行业自身的发展,另一个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这依赖自然经济规律的发展,政策以及其他外部环境也督促区块链行业本身去进步和进化,过程中很多泡沫被挤破。

其实很多人都听说过“区块链”这个词,但不知道具体是啥意思,不知道它意味着什么样的技术变化,以及背后的逻辑。

现在,区块链行业还处于一个非常早期的阶段,甚至就相当于Windows的DOS模拟环境时期。简单的说,区块链技术还没有完全普及到C端,还没有到小白用户都能使用的阶段。

正因此,外界对区块链行业的评价并不乐观。之前有泡沫的时候,市场比较浮躁,再加上有很多经济利益的诱惑,很多事情并没有做好,造富神话和亏损倾家荡产的故事在区块链行业中上演。许多跨行业的骗子,或者只是单纯想收割一批韭菜的创业者进来,把行业评价弄得很差。

Kcash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面临最大的问题是用户增长遇到天花板。整个行业有多少拥有数字资产的用户对我们很重要,我们做的是数字钱包,服务更多用户,价值才能得到更大体现。但现在新用户增长已经面临瓶颈,这是整个行业面临的问题,没有新用户进场。

现在来看,区块链行业仍然存在机会,2019年,宣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重要突破口后,市场曾经迎来小牛市。未来,To G也必然会是区块链落地突破口。2020年,可能就将会有更多上市公司、前沿一点的科技企业参与到这个事情中来。

我重庆老家一个区里面的很多单位,都慢慢的开始普及区块链知识,很多人开始学习、了解。我觉得市场可能只需要一个爆发点,就是说有一个超大型的,除比特币这种带投资或投机属性的东西之外的、能有正儿八经的应用的东西。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用户参与进来。

未来,这个行业也仍然会有暴富神话,只是可能性变得很小。不会像以前那么容易,闭着眼睛投一个项目,或者干一个很简单的事,就能赚很多的钱,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创业最怕的是什么?天天变”

生鲜电商行业 食享会创始人、CEO 戴山辉

每年这个行业都有很多公司倒闭,真要算起来的话,今年其实算少的。但有一个很明显变化是,2019年,这个赛道和领域里,投融资数量相比2018年少了很多。

从2012年进入这个行业开始,我经历过生鲜 B2C、O2O 、包括现在提得多的社区团购、前置仓等模式的探索过程。生鲜行业发展了十年,各种模式、各种环节上,创业行为和投资行为都变得愈发谨慎。

每年关店、裁员、破产的消息不断,但我觉得这个行业是没什么泡沫的。我理解的泡沫一种是行业估值过高,这种泡沫是一定会被挤掉;另一种就是没有价值。但不可置否的是,生鲜行业必然是有价值的。生鲜行业又无数失败的,血淋淋的例子,但创业者们仍然持续在里面寻找机会。

生鲜消费跟其他创业领域不一样,它是一个存量市场。机会在于,是不是有新的产品消费场景、新的消费行为、新的消费服务方式去替代旧的,或者能否让供应链整体效率变得更快。

国内生鲜领域集中度还非常低,头部公司的绝对体量也还不够大,所以一直有创业机会,不断有创业者进来,也始终在投资人关注的视野里面,因此也一直在风口浪尖上。

生鲜领域的投资逻辑不同于应用级或者技术类的产品,因为其他行业很可能一阵风一来,唰一下热度就过去了。但我一直觉得,生鲜是需要闷着头去做的。

这个行业从来不是靠模式取胜,模式大家一学就会,被学走也很快,其实都差不多。差异之处在于,对各方面细节的控制管理。生鲜没什么技术壁垒,它不是一个技术,不是技术驱动,专利驱动的东西,它的核心是运营驱动。

今天很多挂掉的公司,有了一定规模后,还在搞模式创新,运营也未必跟得上,这是不对的。当然,过程中我们可能也犯过同样的错误。但我们的经验是,应该坚持打法,也就是坚定你的模式,不断去精细化运营,提升效率,控制成本,防范风险,其实逻辑都是这样。

创业最怕的是什么?天天变。特别是已经做到一定体量时。

2019年大家在谈“永远不要低估生鲜的烧钱速度”,其实不止是生鲜,应该是永远不要低估所有行业的烧钱速度。烧钱不取决于行业,而取决于你自己,取决于你手里的“风扇”有多大,风力越大,烧钱效果就越快。很多风口行业,烧钱速度比生鲜快得多。

有钱当然会做得更快,更容易超过对手,让模式跑起来更快形成壁垒,迅速形成竞争力,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不管是生鲜还是别的行业,只要想要建立新渠道和平台,起势还是流量,最后决胜看供应链,这是做过的人都有的共识。只要你的模式能work,管理跟上,哪怕活得没那么好,也一定能够活下去。

回看过去十年,今年的大环境是冷,从本质上来讲,这也是一个催化剂。我们在做的事情能不能做强,还是取决于模式是不是成立,它有没有生命力。

2019年开年的时候,我们定下要坚持做社区团购。在这个非常复杂,几乎所有巨头都在参与,竞争非常激烈的赛道上,我们还活着,且财务状况还比较健康,这是让我比较欣慰的地方。

这些年,看到这么多公司来来去去,我有一点感受很强烈:生鲜还是一个要踏踏实实去做的生意,以前我也这么想,但现在感受变得更深了。

“做最坏的打算,迎接最好的未来”

共享经济 梦想加空间创始人 王晓鲁

2018年时,一个场地竞标我们可能要跟十几家,或者几十家,甚至有的我们都叫不上名字的竞争对手去竞争。有时候,会出现一些看起来并不合理,不符合市场规律的价格,靠理性的出价根本出不赢他们。

其实能明显的感觉到,2019年,我们跟合作伙伴,尤其是上游的那部分沟通时,竞争已经少了很多。有些时候都只有我们一家在跟业主沟通。对我们来说,这反而是一个稍微更舒服一些的发展空间和竞争环境。

确实有很多公司都从牌桌上走掉,但我觉得这是一个行业很健康的循环。

从融资的角度来说,在我印象中,好像从2019年下半年我们融资之后,行业里面基本没有特别大额的融资事件出现。某些特定的程度上是资本慢慢的冷静了,或者说更谨慎了。不过这不只是共享办公一个行业,而是2019年各行各业都遇到的类似的问题。

行业从2015年发展到2017、2018年时,很多公司,不管是谁,都能融到些钱。2018年行业竞争是特别凶猛的,大家兜里面都有子弹、打得都比较凶,到2019年的时候,基本上打得快的那些公司,把子弹基本都打光了,很多问题就开始陆续冒出来。

这样一些问题除了在抢标时候报价不合理,还有为抢客户市场销售定价不合理,中介费用不合理等。任何发展在中都会有混沌时期、有不合理的阶段,这些会把整个行业成本提高。有时候,不管你愿不愿意这么做,你都被裹挟在其中。好在,我们始终都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

共享经济是过去这几年最热的风口之一,风口上有些泡沫其实挺正常。风口意味着机会,意味着这是一个有发展潜力的赛道或者细分领域。风口上肯定会有很多公司都希望挤进去,或者想在里面有充分的竞争,在这种竞争下,产生一些过激的打法其实也很正常。

2015年,我们刚开始做梦想加的时候,客户大多是比较喜欢尝鲜的一些人,类似创业公司或初创企业会比较多。但现在的趋势是,慢慢的变多的互联网公司开始使用共享办公空间。到了2019年,一些世界500强的公司,乃至于国企,一些偏传统的企业也开始加入进来。

过去是很难教育一些很传统的客户的,交易成本和获客成本都更高。经过这几年,很多公司,包括整个行业的发展后,这些成本的降低,也促使我们大家可以服务一个更丰富的业态。客户群从起初的创业企业或自由职业人群,演变成今天的企业用户。

这个行业确实跑起来了,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这是一个有刚需的市场,必然会有公司成长起来。这中间的起起伏伏,就是对一个好公司的检验,能真正把自己的核心能力,包括经营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各方面锻炼得好一些的企业,就能获得更长期的发展。

行业洗牌除管理团队能力外也有很其他的原因,大家有各自不同的路径,从最后的结果来说,最基础的是,是否保持一个健康的经营状态。我们一直提倡要遵循一个稳健的经营状态,至少保持单店盈利,光这一点就已经拦下了很多公司。

对我们来说,经过今年的市场状况,对明年或者后年,我们反而更有信心。经历这个现在还没有完成的行业周期,很多做得比较扎实的,真正的好企业,它们的价值能在穿越周期之后真正显现出来,或者说真正的成长起来。

我们这行是有一定的滚雪球效应的,现在整个经济环境也发生了挺大的变化,我觉得大家其实都需要做一个最坏的准备,但也准备着去迎接一个最好的未来。

包括WeWork这种很大体量、很高估值公司的上市动作及结果,代表的不只是对共享办公市场的影响和思考,其实对于所有的创业公司而言,在评估什么样的公司是一个好公司、或者要怎么样更好地设定公司目标的思考上,都能有很多的反思和影响。

对企业来说,最基本的是不能再持续流血,甚至还是流血很凶的状态。在这样一个时期里,准备好我们的核心能力和打造壁垒,在商业模式上做些可以抗风险的调整和变化,做好准备,让自己稳健地穿越这个周期。

(陈桥辉对本文亦有贡献)

回顾:

第一期:暴跌!倒闭!恐慌!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正在重演

第二期:互联网寒冬,我被裁了:34岁重新找工作 HR问我能不能996

第三期:炒币炒鞋能财务自由?经历者:暴富没见过 没钱回家过年的有不少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如若转载,请联系我们!

本网站转载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请读者仅作参考,投资有风险,入市须谨慎!